政务公开 > 巴中市应急管理局 > 其他法定信息

城市做优 集镇做特 农村做美——我市高质量推进城乡提升突破

2020-06-15 16:45 来源: 巴中日报

自市委四届五次全会以来,全市紧扣“在城乡提升上奋力突破”战略部署,聚焦把城市做优、集镇做特、农村做美总体目标,科学规划引领、积极稳步建设、依法依规管理,一些城乡融合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,城乡功能不断完善,人居环境明显改善,品位品质不断提高。

坚持规划引领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

巴中设县置州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,公元91年,巴中曾命名为汉昌县城。1993年巴中地区成立,2000年巴中市成立。自2011年以来巴中的城市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,在巴州城区的基础上向西拓展了恩阳新城,向东拓展了兴文新城,形成了“一城两翼”城市中心区的格局。

新时代赋予新使命,新谋划开启新征程。2017年12月,市委四届五次全会确立“六大突破”发展战略,提出要在城乡提升上奋力突破,努力形成城乡共同繁荣新格局。随即,市委市政府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城乡提升的意见》,详细描绘了我市城乡提升“路线图”。

城市要发展,规划需先行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上,我市坚持“全域巴中”理念,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品位规划编制了“市中心城市-县城-特色镇-中心村和聚居点”的四级城镇体系。在总体规划之下,依据各个专业的不同,制定了详细的各类专项规划,保障城乡建设有规可依、有规能依。

自去年以来,我市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,完成巴中市城市总规环评工作;完成巴中经开区、恩阳区、巴州城区江南和江北片区、摇铃村片区、许家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,完成文星街、小街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,完成20个特色(小)镇规划、14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及1497个村庄规划编制,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64%。

夏日清晨,恩阳区曾家坝新城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市民三三两两沿着绿道和市民广场散步休闲,这里已然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从一个镇到一座城,一步越千年。建区7年来,恩阳围绕市委“产业新城、旅游新城、空港新城,走出新城新业新路子”决策部署,建设生态宜居宜游新城。

恩阳新区的变化仅是我市城乡提升的一个缩影。走过历史的长河,如今巴中的城乡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。目前,全市城镇化率43.35%、较上年提高1.5个百分点;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60.63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69.9万;三县建成区面积52.67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63.44万。

以项目为抓手 持续开展城市“双修”

在巴州区西城街道白马井社区,1995年建成的建新苑是巴城典型老旧小区,有近300户居民,小区人流量多、人员结构复杂,改造难度相对较大。同时,年久失修的建新苑不仅外观破旧不堪,内部更是脏乱差,近年还因电路老化发生过安全事故。

为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市人居环境,提升居民幸福感,近年来我市对巴城建新苑等部分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,包括外墙翻新、楼道打造、管线网线修整、水管翻新。“小区道路修缮了,楼梯间路灯亮了。你看,现在居住起来多舒适!”改造后,建新苑居民幸福感“爆棚”。

项目工作是加快城乡提升的重要支撑。去年我市深入研究中央、省政策导向,梳理实施中心城区节日氛围营造、道路交通建设、城市公园建设项目37个,向上争取垃圾污水处理等各类专项补助和配套资金30亿元,保障项目实施。巴城“四横四纵”城市干道及环线路网体系不断完善,江北祠堂街、滨河路麻柳湾特色街区氛围打造,通江壁州大道、经开区九寨山公园、平昌龙潭溪湿地公园建成投用,市体育中心加快建设……

突出以人为本,加快补齐城乡发展短板,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。污水垃圾“三推方案”项目开工48个,完成投资21.36亿元;建成乡镇污水处理站59个、中心村和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350处;完成1283个行政村垃圾治理。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4144套、农村危房1.93万户、土坯房5.65万户。实施增设电梯项目200个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7个,整治背街小巷30条,新改建城镇公厕358座、农村户厕2.86万座。

记者了解到,今年我市将持续修补城市功能,实施老城功能疏解项目22个,有序推进莲山湖片区、黄石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发,加快津桥湖湿地公园、望王山运动公园(二期)等项目建设。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和老旧小区改造,新增城市绿化1万平方米,整治背街小巷14条,改造城镇危旧房棚户区3020户、老旧小区85个2.9万户,推进城市管理“街巷长制”和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,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,奋力摘取“全国文明城市”金字招牌。

聚力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

润农民,方有内在动力;兴农村,方可留住乡愁;强农业,方能平衡发展。

通江县至诚镇盘石村,因地制宜发展道地药材,全村房前屋后、田边地角已种植中药材1100亩,不仅充分利用了土地,还帮助村民人均增收数百元。

平昌县板庙镇枫香村,采用“能人带动+土地流转+制度创新”的建设模式,整体推进脱贫攻坚,基本实现了“产业覆盖到村、水泥路覆盖到社、危旧房改造覆盖到户、能力提升覆盖到人”的四个全覆盖。

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与通江县杨柏镇沙泥坪村建立沙廻坪联合党委,着力于内修设施强基础、外引招商富两村、抓好集体经济促发展,曾经偏远落后的两个村成为“三边”地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。

协调发展、共同繁荣一直是全市城乡提升的最终目标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全市不仅在资源分配上注重向农村倾斜,还依托乡村振兴战略,打基础、建新居、兴产业、正民风,不断把乡村振兴的要求从目标变为现实。《巴中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(2018-2022)》提出,通过“三步走”重塑新型城乡关系,促进城乡人才、土地、资本等要素平等互动,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活力。

去年,我市成功创建省级特色镇和乡村振兴先进乡镇4个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5个,建成“美丽巴中·宜居乡村”300个,28个村入选国家、省传统村落和“四川最美古村落”。据了解,下一步,我市将紧抓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,深入推进“美丽巴中·宜居乡村”建设,增加投入力度,优化资源配备,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,助推全市城乡建设再上新台阶。

如今的巴中农村,完备的水、电、气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已是标配,一些村庄的人均收入、生活环境、配套设施已与城镇相当,许多常年在外务工的年轻人看到家乡良好的发展势头,纷纷回乡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人才和资金动力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