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基层动态

通江县:打造综合减灾社区,助力发展安全“双驱动”
-——通江县陈河镇陈家坝村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实践

发布日期:2024-02-09 16:18 文章来源:通江县应急管理局   浏览量:
陈家坝村位于“中国银耳之乡”核心区,因通江银耳享誉中国,闻名世界。全村幅员面积37.5平方公里,森林覆盖率78.8%,辖13个村民小组,有家庭户1290户、3624人。该村依“雾露溪”而生,是暴雨山洪灾害高发区。2010年“7.24”洪灾就造成了16人死亡,房屋倒塌2396间,房屋受损4056间,直接经济损失达上亿元。近年来,通江县统筹做好安全和发展两篇文章,围绕银耳百亿级产业园区发展,狠抓产业园区、田园景区、新型社区“三区”同建,推动安全生产、防灾减灾等全域网格化管理,底线工作“一网打尽”。
坚持标本兼治,强化灾害综合治理
乡村要振兴,安全是保障。在“7.24”洪灾之后,县委县政府将防灾基础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,狠抓灾后恢复重建。把堤防工程、生命通道等防灾基础列入陈家坝AAAA级银耳产业园区核心基地的重中之重,对沿河沿岸的危险区住房实施了避险搬迁。围绕银耳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,防洪标准提升到十年一遇,实施木涪路、新(场)陈(河)路应急通道建设,高标准建成防洪堤2.3公里,改造危旧住房425户,实施交通安全保障3.1公里,集中安置山洪危险区住户58户,洪灾来临陈河镇再也不会成“孤岛”。同时,联合三溪寺、河坝场村发起了河道疏浚倡议,发动企业、群众筹集资金87万元,集中在冬季开展河道全域疏浚,雾露溪山洪灾害再也没有造成较大损失,银耳产业园区的效益越来越好。全村已建成综合应急避险场所3个,配套应急物资240件(套),协议储备生活类物资0.5万件,可集中安置群众350人。
落实预警叫应,加强联防联控联动
灾害防范关键在“防”,核心在“准”。陈家坝村按照“严管高风险、重防中风险、关注低风险”的原则,对山洪灾害危险区和地灾点按高红、黄、蓝三级管理,实行高风险区“空巢度汛”,对住房“上锁贴条”,中风险区黄色预警“主动撤人”,低风险区强化“监测吹哨”等措施。全村按就近相邻原则,共建立28个网格,按“党员+网格员+信息员”的三员模式,对风险预警和灾害管控实行“十户联保”,预警信息直接到户,应急疏散直接到人。在汛期,对近3公里河道全域开展人技联防,对8个山洪低洼危险区划片定责,每段落实3名干部包段,14名信息员轮流盯梢和巡查,安装多灾种预警应急广播4处,实现汛期全流域、全时段、全方位预警监测。同时,与南江县的大河镇等6个毗邻村建立了联防工作群,及时互通共享雨情、水情、汛情,与中石化、铁厂河林场等单位建立了应急救援联动协议,充分发挥国有企事业的专业优势和装备优势,共同应对灾情险情。
推动基层发力,用好群防群策群管
农村幅员广、老小多、灾难防。陈家坝村将护林员、地灾监测员、水库管理员等统一纳入灾害信息员,主动开展住房、燃气、地灾等隐患排查,分类建立风险隐患台帐,紧盯重点设施、重点场所、重点人员,开展隐患排查整治,做到问题发现一处,整改一处,销号一处。在林区、交通干道设立安全劝导(检查)站,对村内3座漫水桥加锁设栏,落实专人进行人车管控,在汛期,党员干部作为弱势群体帮扶第一责任人,坚决执行“三个避让”“三个紧急撤离”,3年来成功转移避险受困群众1800人,无一人因灾发生伤亡事故。坚持村社集体经济发展赋能,不断增加防灾投入,建成村应急分队共10人,新配备防汛、防火装备36件(套),与辖区入驻的中石化、铁厂河林场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应急救援合作协议,组建专业救援队伍4支80人。产业发展既留住了中青年劳动力,也解决了农村防灾减灾的“无钱防”“无人救”难题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